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工业化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现代化的进度和程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矗立起改革开放新的里程碑,全面开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又一次伟大变革。《决定》对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工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工作要求,锚定“把工业立起来”的目标要求,找准落实的结合点,明确改革的发力点,谋划发展的撬动点,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坚持向“实”立本,建设结构优化、多极支撑的制造强省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我厅围绕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四梁八柱”重点产业,持续健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体制机制,推动制造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推动钢铁产品由原料向材料转变,2024年全省高端钢材占比达22%;打造河北省钢铁产业供应链平台,推进“EVI服务中心”建设,带动钢铁企业从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推动全省55家钢铁企业完成环保绩效创A、44家钢铁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均排名全国第一。加快绿色化工产业规范化提升,组织开展化工园区和化工重点监控点认定,累计认定化工园区39家、重点监控点173个;鑫海化工、中石化石炼化、唐山三友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石家庄、沧州中试基地加快建设。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抓京津冀产业协同优势,2024年联合京津成功争创了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等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落实生物医药“1+3”、电子信息“1+5+5”产业政策,美泰电子MEMS核心传感器完成千万量级装车交付、实现汽车传感器国产替代,石药集团普卢格列汀片、轩竹生物吡洛西利片2个创新药成功获批。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产业链图谱落地,累计开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道路942公里,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廊坊)建成运营,连续举办两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梅卡曼德、优必选等一批机器人企业落户雄安。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北斗产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场景应用,石家庄、沧州、雄安新区入选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举办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微元合成胆红素生物制造技术在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实现产业化。
坚持向“新”而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则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我厅聚焦企业、平台、项目多向发力,不断探索健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机制。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小巨人’企业后备库”“瞪羚企业基础库”“独角兽企业培育库”,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5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9家。派驻328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入企服务,帮助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16项。二是优化科技创新组织实施。从产业需求端出发,组织实施工信领域2025年省级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集中支持现代化钢铁、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等6个行业33个重大研发任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梳理京津冀6条重点产业链“卡点”,三地联合开展“揭榜挂帅”,发布攻关榜单。三是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支持稀土功能材料、钢铁智能制造、钒钛新材料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任务,增强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出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和调整管理办法,推动雄安高新区加入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开展“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活动,全面构建高新区竞进比拼机制。
坚持向“特”图强,打造“立县兴县”特色产业集群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产业”。我厅创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打造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立起来、强起来。一是强化“共享智造”赋能。出台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工作指南,建立共享核心企业培育库,推动77个集群145家企业开放共享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专业人才、检验检测等资源,建成共享工厂(载体),共享设备1万余台(套),带动1.2万余家企业参与共享,打造了清河羊绒、无极智享门业、唐山百川机器人等一批共享标杆。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引领。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六大行动,累计培育“领跑者”企业589家,带动3200多家集群企业协同发展,131家“领跑者”企业的142项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或实现进口替代。举办资本市场赋能产业集群百县行活动,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开展全周期上市服务,中航上大等企业成功上市。三是深化集群梯度培育。构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累计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7家,排名全国第二。我省特色产业集群工作入选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正面典型。
坚持向“智”融合,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融合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着力点。我厅围绕“点”“线”“面”协同发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一是“点”上树标杆。每年印发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字化转型导向目录,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制造梯度培育体系,认定5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9家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排名全国第九。面向全省重点场景累计打造155个5G工厂,8个工厂入选国家2024年5G工厂名录。持续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累计超10万家,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到33.76%、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0%、排名全国第四。二是“线”上育场景。在钢铁行业率先启动数字化转型,成立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联盟,获评全国唯一钢铁行业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省,9个项目入选2024年国家钢铁行业重点场景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排名全国第一,河钢数字自主研发的垂直领域钢铁行业大模型——“威赛博钢铁大模型”上线应用,全省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68。三是“面”上强服务。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覆盖195个园区和产业集群,对接服务企业1.2万家。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371个,连接工业设备1557.9万台(套),服务企业39.2万家。唐山、石家庄入选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石家庄、唐山、廊坊、邯郸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中国式现代化征程壮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新篇。全省工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