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直通厅局>>


刘笑乙:铭记河北抗战历史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2025-09-05 08:15:57   作者:刘笑乙 来源:河北党校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河北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击,前仆后继,用智慧、热血和生命在燕赵大地谱写了一曲曲勠力同心、荡气回肠的抗战史诗,充分彰显了伟大抗战精神。

河北抗战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以来,日本对华持续侵略,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广大中华儿女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众志成城、共御外侮。

河北是除我国东北外日军侵略最早的地区,也是关内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的省份。从局部抗战开始,燕赵儿女便以强烈的家国情怀争先投入到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之中,迅速掀起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日军占领东北全境后,开始觊觎华北。1933年元旦,日军炮击山海关,河北守军奋起还击,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3月,日军侵占热河,长城抗战爆发。随后,兴隆县黄花川孙杖子村村民孙永勤举起抗日大旗,领导组织了抗日救国军,顽强抗击日伪军,直至血洒遵化县(今遵化市)茅山。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河北全境于1937年11月沦陷,日军企图将河北作为进一步侵华的兵站基地和军事跳板。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河北在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九师、一二○师先后挺进河北敌后,开辟创建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像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和对日反攻作战的前进阵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动员和组织下,河北各界民众义无反顾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滚滚洪流中,或出力、或出钱、或出枪、或出知识,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

河北抗战深刻昭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日本侵略者以惨绝人寰的手段、令人发指的屠杀,妄图逼迫中国人民屈服。在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殊死较量中,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广大中华儿女毅然选择赴汤蹈火、舍生取义,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凸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进攻重点,对河北人民尤其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残酷的“扫荡”,有计划地实施“三光”政策,灭绝人性地残杀平民、蹂躏妇女,使用化学武器,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日军侵华期间在河北制造死伤30人以上的惨案就达300多起,在长城线上制造了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的千里“无人区”,140多万人被驱赶住进日军修建的“集团部落”。据统计,抗战期间河北全省有据可查的伤亡人口达200余万人,死伤状况不明的被捕群众、灾民、劳工有300多万人。

暴虐的侵略者吓不倒英勇的河北人民。在艰苦卓绝、异常残酷的环境下,河北不仅成功开创了山地游击战,更创造性发展出平原游击战,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水上游击战等经典战法,取得了长生口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齐会歼灭战、黄土岭伏击战、百团大战、神仙山保卫战等战斗、战役的胜利。无数母亲送儿打日寇,无数妻子送郎上战场,无数壮汉一手握锄头、一手拿枪杆;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团体纷纷成立。千千万万燕赵儿女以参军参战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向死而生的气概和舍生取义的风骨。

河北抗战生动诠释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早在1935年,毛泽东就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这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中华民族以铮铮铁骨战强敌,奏响了无数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在河北长达12年零8个月的抗日斗争中,从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滨,从燕山山脉到冀南平原,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民族英雄马本斋与母亲白文冠的故事尤为感人。1941年8月,日军为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将其母亲白文冠掳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宁死不从,断然拒绝日军让她给儿子写劝降信的要求,最终绝食而亡。马本斋强忍悲痛顽强战斗,战果辉煌。英雄母子的非凡壮举光照日月。

抗战时期河北留下姓名的抗日烈士达10万多人,平山团、阜平营、曲阳营等成建制的著名抗日队伍不断涌现,狼牙山五壮士、鸡蛋坨五勇士、挂云山六壮士等英雄团体血战到底、誓死不降,爆炸英雄李混子、李勇和善打麻雀战的李殿冰等民兵智勇抗敌、灵活作战,“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倾心倾力、支援抗战……为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作出了最生动的诠释。

河北抗战始终秉持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空前高度。中国人民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进步必将战胜反动,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河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度陷入困境。由于日军在军事上集中兵力、全力攻击,政治上分化瓦解、诱降拉拢,经济上严密封锁、疯狂掠夺,再加上连续的严重自然灾害,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区大大缩小,游击区不断扩大,军民伤亡严重,生活极端困难。河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在军事挫折中重整旗鼓蓄势反攻,在政治上普遍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在经济上通过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等恢复繁荣经济,最终实现化劣为优、以弱胜强。抗战期间,河北的抗日根据地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制、社会等方面都有很多开拓和创新,提供了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宝贵经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和富有正义感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河北作为敌后抗日主战场之一,白求恩、柯棣华、傅莱、林迈可、何明清、贝熙叶等国际友人和朝鲜义勇军及“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等与河北人民并肩作战,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省党史系统要立足职能、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强河北抗战专题研究力度,大力宣传河北抗战历史和英雄人物事迹,努力推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党史研究和宣传成果,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铭记艰辛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党史力量。

(作者系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