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李芬 祁刚利: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025-07-30 10:00:00   作者:李芬 祁刚利 来源:河北日报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的坚强力量
  ■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历史要求,团结一切抗战力量,自觉承担起建立和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重任,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也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大决战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在引领中国抗战前进方向上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近代中国,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1921年,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走在时代前列,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的坚强力量。特别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发出中国抗战第一声,主动担起抗日救亡之重任。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这一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事变的第二天清晨,中共满洲省委即召开紧急会议,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批判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行径,坚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一致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争得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坚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对唤醒全国民众爱国热情、激励更多中华儿女奋起抗战起到了重大作用。
  科学论证持久战,指引中国人民抗战前进方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各界反应并不一致,有主战的,有主和的,也有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际,1938年7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第一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后三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毛泽东同志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将相持阶段视为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这就从理论上有力驳斥了“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也科学预测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从而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极大坚定了中国人民持久抗战的信心。
  在推动与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上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民族解放战争,必须进行全民族的总动员,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历史要求,坚定认为战胜日寇的唯一方向就是团结一切抗战力量,自觉承担起建立和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重任,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胸怀民族危亡大局,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什么日本敢侵略中国?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为了促成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动提出与国民党再次合作。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愿意与一切武装部队订立停战协定,共同抗日。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不论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当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而奋斗。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7年七七事变后,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红军将领率全体指战员致电国民政府,表示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驱,与日寇决一死战。正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和积极推动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起来。
  始终以抗战大局为重,坚决维护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后,针对国民党顽固派一再发起的反共军事摩擦,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抗战大局为重,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斗而不破、以斗争求团结,一次次化解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裂风险,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实践者。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号召动员,极大地凝聚了各阶级的抗战力量,确保了抗战的胜利。此外,中国共产党还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积极调动国际正义力量共同抵制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提出要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将抗日统一战线实践扩大到国际层面。
  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军事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这样的战略配合,使敌人陷于两面作战、腹背受击的被动局面,彻底粉碎了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亡我中华的战略企图。但随着日军战略进攻的深入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节节败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占据主要地位,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夏,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百团大战),先后有105个团约20余万人参加。到1940年12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极大振奋了全国抗战信心。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中国共产党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已经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斗争,就没有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今天,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民族复兴的征程仍在继续。历史告诉我们,新征程上,不管面临怎样的风险挑战,不管遇到怎样的荆棘坎坷,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凝聚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强大力量,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李芬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祁刚利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