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王丽:理解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2025-05-20 09:06:51   作者:王丽 来源:河北党校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进入新发展阶段,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继续深化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重大现实问题是指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涉及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挑战,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具有“重大性”和“现实性”双重属性。“重大性”是指问题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具有结构性影响,其解决与否将改变国家发展轨迹或人类文明进程,比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现实性”是指问题根植于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的实践场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已显现或必然出现的矛盾,而非抽象假设,其本质是时代需求与客观条件之间的即时冲突,比如我国“未富先老”现象对社会保障的冲击问题。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国之大者”,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特征,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重大现实问题是全局性问题的系统性把控。重大现实问题需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坐标系中审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增强斗争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二是重大现实问题是战略性问题的方向性锚定。“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中,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三是应对重大现实问题面临紧迫性和挑战。重大现实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反映,是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需要我们切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了“四个迫切需要”,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这些问题都是关系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一是实践遇到的新问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我们在各个领域都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如何规范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防止其对人类社会造成潜在威胁,如隐私侵犯、就业冲击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既要看到“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要看到“带来前所未遇风险挑战”。二是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比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要素市场化配置仍不够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理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三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是要紧紧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比如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问题。在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四是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在国际舞台面临着诸多重大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应对美国对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激进政策,是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五是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在实践中,党的建设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数据显示,2025年3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994起,其中履职尽责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问题,占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数的88.2%。

聚焦重大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是推动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只有深入研究这些重大现实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在新征程中行稳致远。

【作者系省委党校国家治理教研部(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