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的根本要求,是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长期奋斗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十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是10条经验之一,他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这是加强政协系统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人民政协基本属性的必然要求
1948年4月30日,党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政治性、人民性、协商性是人民政协与生俱来的天然基因和基本属性。一是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的政治属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和政治组织最本质的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政协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党的领导下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二是人民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既阐明了人民政协与生俱来的人民性,也指明了人民政协的根本政治立场。其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早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其二,人民政协一直是我国各界群众实现直接有序政治参与、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其三,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一切政治权利来自人民,政协委员是由各界别群众推选协商产生,并代表本界别群众履行职能,这体现了权力来源的人民性、合法性和正当性。三是协商属性。人民政协因民主而生、因协商而立、因协商民主而兴。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专门协商机构,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专门协商机构的“专”,主要体现在其有丰富的协商形式、成熟的协商制度、浓厚的协商氛围,有专门的平台、专职的队伍、专业的水平,能够做到常态化协商、规范化协商、组织化协商,切实做到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政治性、人民性、协商性的属性必然要求人民政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一切重要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一切重要活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进行,一切重要安排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报党委审批后实施,把党的主张通过民主程序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提升团结奋斗能力的关键所在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画好团结奋进最大同心圆是新时代人民政协职能的新定位、新阐释。提升团结奋斗能力是人民政协更好履行职能的应有之义。就政协团结奋进能力概括而言,可分为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这四种能力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缺一不可。政治把握能力是“舵”,决定团结奋进的正确方向。人民政协的本质要求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只有时刻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切实把提高政治能力摆在第一位,在实践历练中锤炼过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才能增强政治意识、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担当政治责任、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调查研究能力是 “锚”,锚定新形势下的工作重点出实招、见实效。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一线,扎根现实土壤,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难点、民生关切热点的系统调研,收集最真实的社情民意,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锚定可靠依据。政协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看家本领”,始终坚持以党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为引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作用和委员优势,不断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拓展调查研究的广度,挖掘调查研究的深度,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协商监督与参政议政全过程。联系群众能力是“帆”,是团结奋进的力量之源。人民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桥梁和纽带,要求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体现党的群众路线,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把党的主张变成社会各界的共识;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社会舆情,着重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切实做到履职为民、汇聚力量、促进发展。合作共事能力是“桨”,是团结奋进的活力源泉。要切实发扬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优良传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以民主的作风团结人,以团结的方式调动人,促进各族各界在人民政协这个大舞台上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求得最大公约数,为推进团结奋进汇聚磅礴力量。提升团结奋进的“四种能力”,必须紧紧抓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性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群众凝聚力,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动员起来,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新时代加强政协系统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
把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推进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效上,切实担负起“凝聚起来”和“落实下去”的政治责任。一是全面强化政治建设,提升政治领导力。要强化政治意识教育,加强党员委员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锤炼过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广大委员的思想意志行动,制定界别年度学习培训计划,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要加强党性锻炼,组织引导党员委员自觉接受界别党组织教育管理,参加界别党组织活动、进行党性锻炼,切实发挥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两个全覆盖”。要推进党的组织对界别全覆盖,建立完善严密的组织体系,把广大界别委员有效组织起来。如:邯郸市政协将27个界别589名委员全部编入8个专委会,对应建立8个功能型党支部,下设21个界别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对界别全覆盖。要推进党的工作对界别委员全覆盖,建立“三联三带”工作机制,强化正面引导、思想引领。要推进界别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把界别党组织活动室建在党员委员所在的企业、学校、社区,规范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视察座谈等系列活动,推动政协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三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特别是针对政协委员“兼职”特殊性,对党员委员如何过好工作单位和政协双重党组织生活以及以界别党小组为单位,围绕加强政治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带头履职尽责、增强履职本领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切实解决好政协界别“特色问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普法教育,拓展“驻机关纪检监察组+机关纪委+支部纪检委员”联动监督实效,充分发挥制度约束和引导双重作用,教育引导委员在各项履职活动中严守政治纪律、宪法法律、政协章程。要加强委员教育管理,坚持从严管理和优化服务结合、表彰激励和纪律约束并重,制定出台加强界别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突出参加协商活动等基础履职、兼顾其他履职,注重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突出质量导向,激发委员履职积极性、主动性。
(作者系邯郸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