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定,2025年自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家熟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我们党“进京赶考”前在西柏坡定下的“六条规定”,就是其中生动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开局破题之作,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常”的韧劲,“长”的恒心,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要始终保持“常”的韧劲,经常抓、见常态。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经常抓、见常态,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使作风优良成为我们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行为习惯。公款吃喝曾是管党治党的一大顽疾,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规吃喝的力度越来越大,不仅使公款吃请之风得到有力遏制,也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不仅如此,在整治“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违规吃喝问题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经常抓,见常态,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作风建设有机融入日常工作,既抓工作、出成绩,也抓作风、树形象,形成常态化,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近两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省市纪委监委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很多其实都是老问题,比如,有的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有的违规组织开展各类考核评比加重基层负担等,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的事业,干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我们要以这些违规问题作为突破口,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之中,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作风建设的成效可观可感可及。
二是要始终保持“长”的恒心,持久抓,见长效。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松一松就反弹,所以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使作风建设随着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进而同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抓景区会所、送节礼、送月饼、送贺年卡这些事情,之所以抓办公用房、公车配备、出差餐饮等问题,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持久抓,见长效,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法治手段纠风肃纪,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深化整治、见底见效,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