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孟庆云: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党校力量

2025-04-04 08:25:00   作者:孟庆云 来源:学习时报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培训党的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发挥好自身职能优势,努力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坚持党校姓党,筑牢意识形态根基。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一种科学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中国实际,系统提炼总结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党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参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一直以来,河北省委党校始终紧扣党之所需,履行职责使命,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校委会会议“第一议题”、集体学习“第一主题”、干部培训“第一主课”,着力抓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工作,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理论研究,构建学科体系支撑。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全领域。对党校而言,就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阐释,通过这些研究,为改革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近两年来,河北省委党校始终聚焦学习研究宣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开展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在国家级报刊发表理论文章37篇,其中在《学习时报》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关键词”系列理论文章23篇。以高质量研究成果立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后期确认项目5项。参与商务印书馆“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撰写工程,在商务印书馆、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历史主动》《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社会主义发展百件大事》等学术专著。不断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研究,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阐释,围绕太行山红色文化、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西柏坡精神、塞罕坝精神等开展专题研究,着力推出具有河北特色和全国意义的系列研究成果。同时,哲学社会科学是以社会实践为理论之源的,它来自丰富的社会实践,反过来又给实践以理论指导,推动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决定了党校必须紧紧围绕当前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河北省委党校先后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河北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咨政研究,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理论实践融合。党校参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不仅要加强理论研究,还要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科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也是党校教学建设的重要一环,河北省委党校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不断丰富完善教学专题,优化课程设置,形成“总论—分论—河北实践—案例”课程体系,着力引导学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与高校不同,党校教学的对象大都是各级领导干部,这就要求党校教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用现实中丰富而鲜活的素材去丰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又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河北省委党校聚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同时,立足河北实践,开发“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专题课程,完善省情系列课程。

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创新型研究梯队。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关键在人,人才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没有一大批素质高、结构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就不可能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党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师资结构和学科结构。同时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近年来,河北省委党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科研和人才管理机制,着力打造以科研骨干为引领,跨学科、复合型高水平的研究团队。积极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着力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努力打造信仰坚定、理论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队伍。分层次实施“名师工程”“英才培养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形成梯队培养格局。资助成立3个名师工作室,精选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的高年资教授,分别带领潜质好的年轻教师开展团队研究。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升学历能力,为在读博士提供科研资助和津贴支持。探索柔性引智途径,选聘90名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初步构建起制度化、规模化的兼职师资体系。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一级巡视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