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多民族的特点,民族团结是我国发展的巨大制度优势。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考察,重点关注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
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承德考察。在承德博物馆参观《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时,总书记详细了解清代民族关系发展和多措并举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统一等情况。在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广场上,总书记同社区群众亲切交流……(播视频:在社区广场上,总书记同社区群众亲切交流……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总书记一次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都留下了总书记的坚实足迹和深深牵挂。每到一地,总书记都同当地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并就民族团结进步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反复强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对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我们首先要坚定不移地走民族团结的道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在国家治理当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以及所信奉的价值观,如果各民族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并把维护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以根本法的形式在我国宪法中规定下来,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宪法规定民族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并制定法律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予以制裁,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由于我国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并始终致力于维护和发展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就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巨大动力。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与我国所具有的多民族团结的制度优势是分不开的。
其次,我们要抓好民族团结之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把各民族的关系比喻成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实现民族复兴是祖国大家庭的目标,需要作为家庭成员的各个民族团结起来,齐心合力,共同奋斗。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什么时候贯彻了民族团结的要求,什么时候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顺利发展。我们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