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的牵挂。赴地方考察时,他一次次走进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了解老年人吃饭、看病、休闲娱乐、发挥余热等情况。
2021年8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考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播放视频:习近平指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求。
现阶段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状况如何?
目前我国正面临老龄化社会的严峻考验。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4亿。预计到2050年前后,约1/3人口是老人。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81.2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9.85%,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推动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养老金多次上调,到3000多万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从独生子女护理假在多省市落地,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134亿元,养老服务床位数超过761万张。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养老服务也在快速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得以安享晚年。
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例如上海给独居老人安装“智慧六件套”,预防空巢老人发生意外无人知晓。老人如果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或48小时没有进出大门记录,这些装置就会发出预警,事先设置好的紧急联系人能第一时间上门查看。大家盛赞上海做法,称此举应全国推广。再如1234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热线,连接着智能养老服务中心,这是每个老年人必须要熟记的电话号码。还有时间银行,“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时间银行作为互助性养老的一种新模式,已在多地试点,正走向社区常态化。
如何应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
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基本国策,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和指导建设。
二是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采取“政府+市场”模式,以政府为主发展养老事业;采取“市场+政府”模式,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发展养老产业,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三是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居家+社区”的养老模式,采取“大分散、小集中”形式,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养老提供及时、便捷的社会化服务。
四是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养相结合。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的作用,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老年人继续就业,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
五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建良好社会环境。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自觉行动。